「好奇殺死鯨」教訓深刻 值得深思反省查找不足

一條進入香港近岸水域的布氏鯨,在香港一部分市民爭相圍觀之下,近日被發現死亡。這宗「好奇殺死鯨」事件,雖然未必是影響政經民生的大事,卻是近期最能牽動市民情緒的事件。社交網絡盛行的年代,人們為了「打卡」炫耀,爭一點網絡流量,可以去到怎樣的地步,從這宗事件中可見一斑。特區政府遇到突如其來的事件,反應可以笨拙到甚麼程度,從這宗事件中也有所體現。「好奇殺死鯨」事件,確實留下許多值得社會深思反省的問題。

這條8米長的鯨魚,7月中出現在香港海域時,立即吸引了全城居民的眼光,不少人爭相租船前往鯨魚出没的海域,希望近距離觀望、打卡,甚至觸摸鯨魚。早就有人擔心,這麼多人、這麼多船,還有天上的無人機,追蹤、圍睹鯨魚,很可能最終會害死鯨魚,結果,不出所料,鯨魚死了,全城市民為之嘆息。

漁護署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城市大學專家昨日(1日)在萬宜水庫西壩解剖鯨屍,以調查其死因。參與解剖的專家、學者初步分析,鯨魚表面有兩個傷口深到見骨,有可能受感染,大大減低其存活機率,相信鯨魚很有可能是受到船隻的螺旋槳撞擊而致死。

人類文明發展至今,在網絡信息發達的年代,香港雖然極少有機會遇見鯨魚,但對於如何保護好鯨魚,如何才能在不打擾鯨魚的情況下觀鯨,相信不需要由政府指點,大多數人都可以從網絡上找到足夠的資信,只有市民有保護鯨魚的意識,想要保護好這條進入香港水域的鯨魚,應該不存在多大的困難。

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經常傳出的眾人合力拯救擱淺海灘的鯨魚相比較,或者與網絡社交媒體上常見的各種和樣,保護野生動物,愛護大自然的短片相比較,這次香港發生的「好奇殺死鯨」事件,足以令香港蒙羞,香港雖然是一個富裕而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,但市民的文明質素處在甚麼樣的水平,從這件事中可以有所反映。

眾人爭相觀鯨,以致於要求船家極度接近鯨魚,很大機會只是為求一張近距離拍攝鯨魚的相片或影片,只為一張近距離與鯨魚「打卡」的合影,以擺上社交網絡,爭得一些點擊流量。無可否認,這也是社交網絡盛行時代新的人生百態。為了一張令人驚嘆的「打卡」照片,香港人可以去到好盡,危站懸崖峭壁已經不是多麼令人驚奇的事,為「打卡」被海浪捲走、被颱風吹倒的事也偶有發生。「好奇殺死鯨」事件,再次給了好「打卡」市民一個深刻教訓。

鯨魚進入香港海域,十分罕見。但政府當局處理罕見的突發情況的笨拙、遲鈍,則十分常見。面對社會輿論的批評,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見記者時,否認政府太遲介入事件,但強調事件在處理上存在許多困難,包括專家對如何處置鯨魚有不同意見,漁護署欠缺經驗,以追責上法例有限制,設立禁船進入區域有難度等等。

可能真的像謝展寰所說,政府介入這宗事件並不太遲,也許在發現鯨魚之後,已經開始介入事件,但政府就事件作出反應,並採取必要的措施,肯定是太晚、太遲、太慢了,至少公眾是這樣的觀感,以致許多市民提出疑問,為甚麼深圳能做到,而香港卻做不到?

政府的解釋,一來是專家意見不一致,二來是經驗不足,三是法律未完善,綜合起來說,就是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。如果甚麼事情都要有先例依循才懂得做,都要先有完善的法例條款才敢去做,都要等到專家達至一致意見時才去做,那麼香港很難有進步,更令人擔心一旦出現危機之時,不知道政府是否有妥當應對的能力。

鯨魚死在香港海域事件,雖然未必是一件多大的事,但卻能反映出香港的許多問題,有許多值得政府和社會深思反省的地方,如果能借這次事件,讓政府和市民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,查找不足,作出改善,也許對香港也有正面的促進作用。

最新文章